小說 青春文學 中國散文 外國散文 懸疑推理 文學理論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國小說| 中國當代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中國近現代小說| 懸疑推理| 科幻小說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國詩歌| 中國古詩詞| 中國現當代詩歌| 外國散文| 中國現當代散文| 中國古代散文 文學理論| 文集| 戲劇| 更多
玄幻/科幻| 懸疑/驚悚| 叛逆/成長| 爆笑/無厘頭| 校園| 港臺青春文學| 外國青春文學 更多
歷史 哲學/宗教 社會科學 政治軍事 傳記 文化 古籍 管理 經濟 成功勵志 法律 語言文字
中國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歷史知識讀物| 史料典籍| 史學理論|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軍事| 中國政治| 國際政治| 外交/國際關系 哲學| 宗教| 美學 哲學知識讀物| 中國古代哲學
歷代帝王| 歷史人物| 科學家| 體育明星| 文學家| 學者| 藝術家| 文娛明星 政治人物| 自傳|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國文化| 中國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論| 文化評述| 神秘現象
心理學| 人類學| 教育| 社會學| 新聞傳播出版| 語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經部| 史類| 子部| 集部
經濟理論| 中國經濟| 國際經濟| 經濟通俗讀物| 保險| 會計| 金融投資 市場營銷| 管理學| 電子商務
成功激勵| 口才演講| 名人勵志| 人際交往| 人生哲學| 心靈修養| 性格習慣 更多
法的理論| 法律法規| 國際法| 經濟法| 更多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科普讀物 繪本 動漫/卡通 幼兒啟蒙
中國兒童文學| 外國兒童文學| 童話| 小說| 寓言傳說|
動漫/卡通
科普| 百科| 歷史讀物| 生活常識| 益智游戲| 傳統文化
幼兒啟蒙| 少兒英語| 勵志/成長| 藝術課堂
0-2歲| 3-6歲| 7歲及以上
繪畫 書法篆刻 藝術理論 攝影 音樂
繪畫理論| 國畫| 油畫| 素描速寫|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書法理論| 硬筆書法| 字帖| 篆刻
設計| 攝影后期| 攝影教程| 攝影理論| 攝影器材| 數碼攝影| 作品集
影視理論| 影視賞析| 影視制作| 舞臺/戲曲藝術
鋼琴| 吉它| 理論/欣賞| 聲樂| 通俗音樂| 外國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 作曲/指揮
寶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錢幣| 收藏百科| 收藏隨筆| 書畫| 陶瓷| 玉器
藝術理論| 雕塑| 工藝美術| 建筑藝術| 民間藝術| 人體藝術| 藝術類考試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閑
飲食文化| 保健食譜| 家常食譜| 八大菜系| 餐飲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醫保健 常見病| 更多
旅游隨筆| 旅游攻略| 旅游畫冊| 城市自助游| 國內自助游| 國外自助游| 地圖地理 更多
孕產百科| 育兒百科| 更多
美麗妝扮| 兩性關系| 家居休閑| 個人理財
中小學教輔 外語 教材 醫學 計算機 自然科學
語文閱讀| 拓展讀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書 教師用書| 更多
英語讀物| 職業英語| 英語考試| 大學英語| 少兒英語 更多
研究生/本科/?平滩 | 職業技術培訓| 中小學教材|
操作系統/系統開發| 數據庫| 信息安全 程序設計| 電腦雜志| 計算機教材| 計算機考試認證 計算機理論| 計算機體系結構| 家庭與辦公室用書| 企業軟件開發與實施| 人工智能 軟件工程/開發項目管理|
考試|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學| 科普讀物| 醫學| 農林業| 工業技術| 建筑
《四川大學歷史博物館所藏古銅鼓考》和《銅鼓續考》二書,是我館先賢聞宥先生早年研究銅鼓的重要成果,反映了當時銅鼓研究的水平,在銅鼓研究史上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于南方民族考古亦具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此二書分別出版于1953年5月和9月,此后再未重新出版,在世面上已很難見到,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F在,我館領導提出“整理館故,弘揚我館優良學術傳統”的主張。為推動銅鼓研究和我國民族考古的發展,我館特地將聞宥先生的這兩本重要著作重新整理出版,
本書是人類學家張經緯的首部考古學、歷史學主題書評集,分為“考古”、“中國”、“神話”、“方法”和“諸野”五大板塊。除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發掘以外,我們仍需明白,考古同樣是一種思考的工作。這種思考離不開與考古學很為密切的人類學領域。人類學如同一面鏡子,可以用異文化照見本文化的不足之處。這面鏡子同樣可以啟發我們對古代社會的理解,照亮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脊、歷史著作固然厚重、深沉,但當我們用人類學思維重新理解中國文明的方方面面,或許就
本書包括考古學研究、考古文物新發現、考古研究 文博機構一覽、高等院?脊、文博專業一覽、考古學會一覽等...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緒論;甲骨文字考釋概覽;甲骨文考釋方法的統計分析;甲骨文歧釋字統計分析;余論等...
中國民俗學會在這項重要活動中,承擔有關中國民間傳統文化的近百種圖書的撰寫工作,我們組織了學養很高的,包括大批教授、研究員在內的專家隊伍,來完成此項寫作任務。他們在相關領域里,學有所長,業有專攻,所有作者都以光榮志愿者的精神,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用生動活潑的文字,把相關的準確而豐富的知識,呈獻給農民兄弟和城鎮社區的讀者。完成這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寫作編書任務。是我們人生當中一件值得驕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
《漢畫解讀》,曾榮獲“中國最美的圖書”獎,大16開,特種紙書衣,圖文排版精美之至。精選100幅漢代畫像石,由著名學者馮其庸題評,漢畫研究專家劉輝進行畫面解讀。這些作品多未發表,題材在以往的漢畫像石中也較為少見,從中可以領略漢代社會、歷史、神話等方面知識,可作為研究漢畫的初級讀物,為認識和研究漢代社會生活提供豐富的資料...
收入在這本論文集中的21篇文章,是從這種有關敦煌學研究學方面的論文中選出來的,如果說是有所收獲的話,那也是對過去十八年勞作的一個交代。不過,看著充斥其中的大量煩瑣考證,作者是免不了被人貶稱為“”的了。我的一位同事曾這樣比喻我的工作:如果把一本本古籍比作一件件破衣服的話,我的工作就相當于修補那那些有很多破洞的破衣服。反復思量后,我不得不贊同他的說法。上帝就給我安了這么一顆沒有靈氣的腦袋,成不了時裝設計師,縫不出新潮的漂亮時裝,只能是一個
考古學家要論證人類各文明類型之共性,也要探求各地區、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之差異點及其原因。同時由上古推中古,由中古推近古,由近古推現在,由現在推將來。 產生于千年之前的北宋以來的金石學,是中國考古學的替身。但以田野工作為基礎的近代考古學之出現于中國,則遲至20世紀20年代。 中國是舊大陸四大文明中心之一,這使得中國的歷史考古學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本書共計五章,附錄一篇,各方敘述均有,目為考
簡介 《世界遺產在中國》是一部38集的高清紀錄片,主題集中、鮮明。它紀錄的是中國頂級的自然和文化景觀,其價值不言而喻。該紀錄片全景式、成系列地反映被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國家自然、文化遺產和人類口述非物質遺產,這在中國紀錄片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本書為該紀錄片之書面呈現,本書為該系列之一,全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語言通俗...
簡介 《世界遺產在中國》是一部38集的高清紀錄片,主題集中、鮮明。它紀錄的是中國頂級的自然和文化景觀,其價值不言而喻。該紀錄片全景式、成系列地反映被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國家自然、文化遺產和人類口述非物質遺產,這在中國紀錄片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本書為該紀錄片之書面呈現,本書為該系列之一,全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語言通俗。 38集系列紀錄片《世界遺產在中國》,用美麗流暢的畫面、動聽的音樂、畫
《世界遺產在中國》是一部38集的高清紀錄片,主題集中、鮮明。它紀錄的是中國頂級的自然和文化景觀,其價值不言而喻。該紀錄片全景式、成系列地反映被錄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國家自然、文化遺產和人類口述非物質遺產,這在中國紀錄片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本書為該紀錄片之書面呈現,本書為該系列之一,全書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語言通俗...
我家的后院里一直深藏著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我的長輩對后院的秘密也諱莫如深。這個長滿荒草的后院空間隱蔽著怎樣陰森詭譎的故事?在我十八歲的時候,一種神秘的力量慫恿我打開了那扇班駁的月亮門——另一個時空出現在我的眼前!我具備了可以洞穿另一個世界的能力,這,使我的人生徹底改變…...
《海岱考古》是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的關于海岱地區考古學文化研究的、集資料性與學術性為一體的系列考古學文集。此叢書集中發表山東省文物調查和考古發掘的簡報與報告,有重點地刊載本地區考古學研究的論文。 本書收錄了14篇發掘報告和24篇研究論文。公布了高青陳莊西周遺址、棗莊東江周代墓葬等重要的發掘資料;研究論文除高青陳莊和棗莊東江的專題研究外還涉及山東地區考古學理論研究,不同時期文化現象和文化遺物的專項研究,自然科學方法在考古學中的
《千年輪回:法門寺地宮珍寶再世之謎》是“考古中國”系列之一,由岳南、商成勇編著。 《千年輪回:法門寺地宮珍寶再世之謎》講述了: 1981年8月24日子夜,一聲轟然巨響,屹立千年的“關中塔廟之祖”— —陜西扶風法門寺真身舍利寶塔在風雨中崩塌。1987年5月,考古人員來到法門寺院,在地宮中發現了密藏一下多年的四枚佛指真身舍利與兩千多件包括武則天繡裙在內的稀世珍寶…...
★ 6開精裝,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清代宮廷服飾”是指生活和服務于清朝宮廷的人士所穿戴的冠服,包括清朝皇帝、皇太后、皇后、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皇子、皇孫、公子、福晉,以及顯官、貴戚、王公大臣、太監、侍衛……于宮廷內、外活動時所穿戴的各種冠服★ 精選皇帝的韓服、龍袍、常服;皇后的韓服、朝褂、龍褂、坎肩、鈿子、頭簪;品官的補子、飾件等★ 一本很實用的專業參考書籍,值得收藏清代宮廷服飾是指生活和服務于宮廷的人穿戴的冠服,不僅包括皇族的典
《玉石之路踏查記》為“華夏文明之源·歷史文化叢書”之一。玉石之路是中國學界近二十年來提出的考古學新概念,隨著大量史前期和文明期古玉器的不斷出土,一條從新疆昆侖山下途經甘肅通往中原的和田玉資源輸送線路,已經呼之欲出!队袷诽げ橛洝犯逯荚谕ㄟ^田野調研和踏查,探究玉石之路與華夏文明起源發展的關系,并試圖例證,玉石之路甘肅段是華夏文明生命孕育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書稿對于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張光直力作,用人類學探求古代文明之典范。從傳統文獻、青銅器、卜甲和卜骨、考古學、理論模式切入,全面呈現商文明。三代平行說和三代政治歧異文化類似說富有啟發,文明的衰落帶來社會的進步振聾發聵。...
沒有考古就沒有完整的人類歷史一段考古學者從石器時代到現代的探險尋蹤之旅 講述考古研究真實情況,解讀人類發展演變歷史 以生動的語言、嚴謹的態度、豐富的內容, 帶你進入考古學的世界! ×私馐裁词钦鎸嵉目脊艑W,考古學的意義和使命是什么。一部關于考古學的普及型著作,兼具科學性和知識性 德國著名史前考古學家赫爾曼帕辛格教授寫給普通讀者的考古學讀物 德國考古研究院通訊院士宋寶泉教授傾情翻譯 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帶領讀者進入考古學
湖南出土玉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古代玉器發展的歷史進程,是研究長江中游地區玉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料,對了解湖南地區古代人們的用玉觀念、用玉方式、制作工藝等有重要意義。筆者喻燕姣在寫作《湖湘文庫:湖湘出土玉器研究》的過程中,綜合了最新的考古發掘成果和研究成果,力圖使資料搜集最全面、研究能有新的突破!逗嫖膸欤汉娉鐾劣衿餮芯俊愤x用了歷年出土材料中保存最好、研究價值最高的300多張玉器圖片,可使讀者清晰地了解湖南玉器發展的曲折歷程
1.在殘破的古城中,有多少輝煌的文明誕生,有多少偉大的人物出現,但隨著種種不可預知的原因,它們沉入了歷史的長河之中。在陰森恐怖的古墓中,埋葬著無數藏經叱咤一時的人物,又有著怎樣的神奇或詭異的事件發生呢? 2.總結國外近百年來重大考古發現,驗證歷史以及相關想象文學的真實性。 3.了解中外古城古墓挖掘史,從古埃及到古巴比倫,從古希臘到所羅門,考古初學者通俗入門之書。 4.《古城古墓挖掘簡史》是鄭振鐸先生在考
京兆古物調查表.—民國八年一月印鑄局校印 山東古物調查表.—民國八年七月印鑄局校印 山西省各縣名勝古跡古物調查表:沁縣沁源武鄉平定孟縣壽陽昔陽 河南古物調查表.—民國七年六月印鑄局校...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75年~1985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進行科學發掘的報告。讀者從報告中,可以全面了解這次發掘的全過程和分期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加深對婦好墓年代及墓主系武丁配偶的推斷合理性的認...
《葛維漢民族學考古學論著》是美國學者David Crockett Graham(漢譯名葛維漢)關于民族學(文化人類學)、考古學論著的選集。這些論著都是他20世紀50年代以前的舊作,代表著那時這兩門學科的研究水平,而這些論著的范圍則主要在四川地區。 為了充分繼承和汲取前輩學者的科研成果,早在1973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即組織有關學人將葛維漢在四川考古學方面的代表著作進行了翻譯并內部印行。此后不久,四川省
[圣天子孝先天下,首重山陵]。在歷代帝王的心目中,陵寢是至高無上、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清朝自皇太極建立以來,歷二七五年,先后開辟三處皇家帝陵十二座、皇后陵七座、妃園寢十座。在陵區外圍還建有王爺、公主、大臣、保姆等大量陪葬墓。本書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清陵中的有關知識,可以幫組人們透視清代社會的宮廷斗爭、財政狀況、典章制度、喪葬利益,建筑技藝,豐富知識、增長閱歷...
本書收錄了作者20年來在文博工作中曾經發表的文章百余篇,包括《敬畏文物》、《保持文物的原始生態》、《科學發展觀與文博事業》等...
龍骨坡是重慶巫山縣境內的一個小山坡,在這里發現了距今200萬年左右的猿人遺址,這一發現,把中國的史前文化向前推進了100萬年! 《龍骨坡———200萬年前的山寨》記錄“巫山人”發掘過程和“巫山人”的生活。 本書第一作者黃萬波先生是巫山龍骨坡考古發掘的主要負責人,親歷了這項重大發現的全過程。本書是他根據當時的考古筆記整理潤色而成,分為“尋找龍骨”、“發現龍骨坡”,“叩開龍骨坡山門”、“巫山猿人的遺址”、“無盡的訴說”等章節,
本書為讀者講明了兩個問題:一是過去和現在,有些所謂的陶瓷專家說元代瓷器器底澀胎無釉,這種觀點是不確切的,另一個問題是有人說元瓷存世數量很少,國內外只有二百件左右或總數大致在三百件以上,這種說法也是不確切的。 歷史是不容顛倒的, 被顛倒的歷史,就應該再把它顛倒過來,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1965年8月,陜西咸陽楊家灣出土的西漢彩繪兵馬俑,量漢高祖劉邦陪葬墓的隨葬品。這批兵馬俑包括步兵俑1965件,騎兵俑583件,還有盾牌1000余件,是我國發現最早的大規模兵馬俑群體。步兵俑可分為執戟俑、擊樂俑、舞蹈俑、指揮俑等。步兵俑頭戴武冠,身著齊膝曲裾襦服,外披黑色鎧甲,為典型的漢式戎裝。騎兵俑握韁持械,威武慓悍,自成方陣,具銳不可當之勢。西漢彩繪兵馬俑造型逼真,步伍嚴整,是西漢軍陣的真實再現。 ...
往昔的繁華,成了今日的遺址、廢墟。遺址里儲存著文化密碼,廢墟里暗藏著歷史文化。 沙漠瀚海深處,遺址廢墟之中,那些古代文明的實物遺存,重現了活生生的歷史風貌,引人浮想聯翩,發思古之幽情。即使已經消失的文化與文明,也能讓人們從中獲得某些新的價值存在。即使早期的輝煌變成一片瓦礫、一堆廢土,也仍然有一種歷史文化精神在縈繞閃現。 于是,就出現了一浪高過一浪的熱潮:絲路熱、西域熱、樓蘭熱、龜茲熱、吐魯番熱…… 于是,營造出一種時髦—
青銅器銘文是研究先秦歷史最直接、最原始、最真實的文獻資料,也是鑒藏青銅器的首要依據。而青銅器銘文年代的確定,又是實現其文獻價值和文物價值至關重要的問題。 《金文歷朔疏證》,八卷,首一卷。吳其昌撰。書中以《嘯堂集古錄》(宋王俅撰)、《攈古錄金文》(清吳式芬輯)、《愙齋集古錄》(清吳大澄輯)、《綴遺齋彝器款識考識》(清方浚益輯)、《貞松堂集古遺文》(羅振玉編)、《周金文存》(鄒安輯)、《善齋吉金錄》(劉體智輯)為主要取材依據,參以宋迄民國
湖北省位處長江中游,滔滔大江自西而東貫穿全境,這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河湖密布,十分適宜于人類居住勞動,留下了豐富的人類文化遺跡。湖北位處中南,他北接中原,南聯百越,西通巴蜀,東鄰吳越,東西南北各地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形成了發達而多彩的古代文明。 早在北宋時期,湖北省境內就有先秦青銅器出土,但直至解放前夕,湖北省的田野考古工作基本上還是空白。新中國成立以后廣大文物考古工作者艱苦創業,勤奮工作,經過四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在考古發掘、
本書內容分綜述、報告和論文三部分。綜述部分系統地總結了70年來廣西在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先秦、漢代考古以及崖洞葬、崖壁畫、銅鼓、古玻璃等領域的研究成果,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報告部分收集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近年來部分科研課題的調查報告和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的部分考古發掘報告,內容涵蓋舊石器時代至明清時期的各個階段;論文部分涉及廣西地區的一些重大學術課題...
本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于1980-1986年間在陜西長武碾子坡遺址進行科學發掘的報告,介紹了這批先周時期的居址、墓葬及其出土物,同時詳細介紹了該地點發掘中同時清理的仰韶文化、西周與東周文化的遺跡和遺...
簡介 這本書是 84年版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的翻印版,內容和版式都無變化...
北京故宮,明清時代通稱大內,清華宮書稱紫禁城。明清兩朝有24位皇帝在這里統治全中國;辛亥革命廢除帝制之后,1925年始稱故宮;1961年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中國首批“世界人類文化遺產”。 北京故宮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金碧輝煌的宮殿建筑群,中軸布局,左右對稱,等級森嚴,處處體現封建時代皇帝至高無上的威嚴。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博物館。8700間宮殿建筑,1
簡介 《簡帛(第2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沈陽故宮博物院院刊(2007年第4輯)》內容涉及清前期建筑,遺址調查報告,清前期史實的考證與述評,沈陽故宮院藏文物、清前期中朝關系、清前期語言文字及典籍考述等方面。通過對海城缸窯嶺黃瓦窯遺址的整體調查,特別是對一區三號窯址的搶救性發掘、對采集到的一些帶有文字標識的琉璃建筑構件,以及收集到的文字資料等分析研究,證明海城黃瓦窯在清代是個規模較大的官琉璃窯廠,它是專門為清代遼寧地區燒制皇家建筑構件的一個御用窯廠...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煉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志,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今天,我們將把民俗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和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本書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之一,簡要介紹了我國55個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并配有民族服飾圖片,圖文并茂、通俗易懂...
[印度]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 著,董友忱 譯
周汝昌,周麗苓 編
吳晗 著
[日]熊田千佳慕 著,張勇 譯
劉爭爭 著
王開璽 著
京ICP備09013606號-3京信市監發[2002]122號海淀公安分局備案編號:1101083394
營業執照出版物經營許可證 京出發京批字第直110071